烟草文化源远流长

[ 知识百科 ] 2012-06-26 来源: 烟草在线论坛 作者: 张通平
  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依莎贝尔女王达成合作协议后,开始他伟大的航海计划。
  哥伦布的船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整整航行了3个月,仍然没有发现陆地的影子,随行的队员已忍耐到极限,扬言再不返航就要造反,哥伦布恳请部下说,再航行3天,如果3天之内还没看见陆地就一定返航。
  就是这3天改写了人类历史。两天后,在海天相连的地方赫然出现了一块大陆,这就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在此之前,在人类的地图上这里还是一片海域,发现美洲大陆的同时,哥伦布的探险队员在中南美洲圣萨尔多岛发现印第安人中的许多男人和妇女,手上拿着“燃烧的炭”(Glowingcoals),以此使自已得到某种香气,这就是今天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香烟”。
  20多天后,哥伦布一行航行到大古巴海岸,两名西班牙水手奉命登岸后,在那里呆了一周,回船上后告诉其他船员说。他们看见许多男男女女手里拿着火把和“草叶”在吸烟。航海学家裴南德斯·奥维多氏在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一书中最先读到“吸烟”。书中说,印第安人的酋长使用一种“丫”形状的管子,上边两个管子插入鼻孔,另外一端装上燃烧的烟叶和杂草,他们用这种方式吸烟,直到失去知觉,伸着四肢躺在地上,像个喝醉酒的微睡的人一样。现代大量植物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烟草和吸烟均发源于中南美洲,在墨西哥南部的奇阿帕斯州,仍保留着被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吸烟图,石雕图上有玛雅的神职人员身着礼服,吸着管状的烟斗。据考古分析,早在3500年以前美洲居民已经在吸烟了。烟草有醉人的香气,具有除乏提神的作用,甚或能治疗某些疾病。作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特产,也许烟草的产生和被人吸食,一开始就具有宗教文化的色彩。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古代,无论东方、西方,人们对茫然无知的事物都怀着近乎本能的敬畏,都归结为神明的作用,自然崇拜由此而生。烟草作为一种表达神的崇拜的载体有幸被选中。也许不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的活动和与神沟通才伴随着阵阵烟雾,仙女出现祥云缭绕,魔怪现身妖雾迷茫,甚至,人们在幻想、追忆某件事情的时候,脑子里似乎也是浑沌迷蒙一片,所谓“往事如烟”,“岁月如烟”便是。遐想和梦幻也伴随着烟雾,影视艺术对此有直观的表现。烟草因燃烧而产生的大量烟雾恰好与人们这些心理感觉相吻合。烟草在印第安人眼中是一种“神草”,吸烟是他们宗教仪式中必不可少之物,由神职员人员执行。每逢重大集会,印第安人须点燃烟草,郑重其事地自上而下依等级传吸,以示庄严。两军开战之前也都要吸上一袋烟,以振士气。双方媾和时,也要互赠象征和平的烟袋。烟草在这里已经被赋予了某种向征意义,一种关乎“神”的祈愿。
  东方人敬神也要靠烟,无论是释、佛、道概莫如此,在烟草还没传入国门之际,中国人早已用燃香而生的真正的“香烟”与神联络沟通了,烧香拜佛,焚香祭祀,所有的愿望、祈求都托付给袅袅直上的青烟传达给上苍。“一瓣心香,燃而为烟。”烟是人与神的信使。中国文化中的神仙都是吸烟的,神仙通过吸烟了解凡情,采取措施。虽不敢说中国人对烟草吸食有文化方面的准备,或者说先天的亲和力,但与外来的吸食烟草没有文化上的相斥却是事实。
  随着通往美洲航道的开通,欧美大陆之间往来的频繁,烟草传到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及欧洲,继而传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烟草最早传入中国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的途径一般认为有三个,一是自日本入朝鲜再入辽东,有钱保汾咏《高丽烟》词为据:“白约岗浓,绿红沙净,无端孕育出有情枝叶。”这里的“白约”指的是长白山,而“绿江”指的是鸭绿江。二是自南洋入澳门入广东,这是根据《玉堂荟记》所载:“烟酒古不经风,辽左有事,调用广兵,乃渐有之,自天启中始也。”三是自吕宋(今菲律宾)入台湾、入福建,方以智《物理小识》曰:淡芭菰烟草,万历末携至漳泉,(今福建漳州、泉州)者,马氏造之曰白果(音);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说:此物(烟草)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闵、广之间,自后吴、楚皆种植也。清《台湾府志》载:淡芭菰冬种春收,晒而切之,以简烧吸,能醉人,明季漳人自湾地取种回,今名为烟。清人陆耀所著《烟谱》是烟草方面较有影响的早期著作之一,书曰:烟草处处有之,其出来自吕宋国,名淡芭菰,明季入中土。
  由此可看出,仅管烟草文化几乎同人类吸烟的历史一样长久,洋洋数千年,但据现行资料载,中国人吸烟的历史却始于明代,这使得中国的烟文化无法与西方相比。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哲学里没有烟文化,登峰造极的唐诗宋词里也没有烟文化,中国的烟文化实乃姗姗来迟也。
  烟草传入中国后,首先在北方遍种开来,尔后迅速蔓延到全国,仅管明、清两代的皇帝曾多次尝试禁烟,但终因力不从心而放任自流,以至于到后来大清帝国时太皇太后都吸烟了。
  烟分为水、旱、潮三种及鼻烟,水烟用铜水烟袋,以兰州皮丝、青丝、幻丝(皆系烟叶切制成丝之名称),燃吸之。旱烟用乌杆、杆下安铜锅,其烟袋嘴则翡翠、白玉、皮子玉、象牙皆可,以关东烟叶燃而吸之。亲友相见,可互敬吸食,且观摩烟袋之品质而欣赏之。潮烟的烟袋杆较旱烟为长,铜锅较小,用切细之烟丝,稍以水润浸,北京人呼湿为潮,故名曰潮烟。此唯妇女呼食之,烟袋荷包即系于木杆之上,鼻烟之烟料为舶来品,用时从手指撮少许用鼻孔吸之,其装烟之器叫鼻烟壶,用玉、玛瑙、水晶、套料精做而成,上镶翡翠、白玉盖,以与壶质之颜色配合为上。另备有小园烟碟,以燃料,象牙或碎“元瓷”而镶嵌用之。1888年(光绪十四年) 中国出现了最早经营美国杜克父子烟公司生产的“钉头”、“小美女”,卷烟商上海老晋隆洋行。 1902年,杜克以英国公司的身份进军中国市场,英美烟公司先后在中国建立了11家烟厂,6个印刷厂,6家复烤厂,1家烟机厂和1家包装材料厂,职工人数达25000人。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烟公司通过沈万三(其父是贵州省省长沈瑜卿、祖父是清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即林则徐的女婿),以中国买办的名义购买大量土地用于烤烟种植,其后,迅速传播到中国诸省。
  从明代始烟草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人结下不解之缘。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中国人自然形成了一套吸烟的礼俗。清代提出“八宜”、“七忌”,“五可憎”《昭代丛书·烟谱”》中载:烟有宜口吃者八事,睡起宜吃,饭后宜吃,作文宜吃,观书欲倦宜吃,待好友不至宜吃,胸有烦闷宜吃,案无酒肴宜吃;忌吃者七事:听琴忌吃,饲鹤忌吃,对兰忌吃,看梅花忌吃,祭祀忌吃,朝会忌吃,与美人昵枕忌吃;吃而宜节者亦七事:马上宜节,被里宜节,囊悭宜节,踏落叶宜节,坐芦蓬船宜节,近故纸堆宜节;吃而可憎者五事:吐痰可憎,呼吸有声(指吸、吐烟时)可憎,主人吝啬可憎,恶客贪饕可憎,取火而火久不至可憎。
  这些吸烟的经验之说值得今人借鉴。现代人吸烟也有“礼仪”可遵,如在公共场所,凡标有“禁烟”提示的地方不能吸烟;在妇女面前,应先表示一下歉意再吸;到别人家里作客时,主人如果不主动敬烟,家中又无烟具,这时客人不应喧宾夺主,取烟递给主人;有客人到来时,主人应主动敬烟,对宗教界人士和奉行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不要敬烟;即使自己不食吸烟,对新郎或新娘的烟不能不接,不要随地抛烟头、吐唾沫;在日常生活中,从科学上讲有“三忌,一忌饭后吸烟,二忌烟酒混合,三忌在厕所里吸烟等等。请人点烟时,两手应托住对方的手,以免火头太低,使被点烟者看上去象是在鞠躬;注意“一火不点三烟”,这一点欧州人尤其讲究,据说在1899年的布尔战争时期,一群士兵在距敌方不远的丛林里吸烟,每次都是点到第三支烟时,枪响子弹到,吸食者当即毙命,因为点第一支烟时,敌方发现目标,点第二支烟时板机上瞠,点第三支烟时被瞄准射击。在中国人眼里“三烟”与“散火”谐音,不吉利,故中外都讲究“一火不点三烟”……。这些暨有旧礼新俗,和一定科学道理的吸烟规范,体现了礼仪之邦的本色和烟草文化的内涵。
  在清代的吸烟大军中,不乏将吸烟操练成具有审美意趣的技艺人,据张潮在《虞初新志》中记载:只见其人口中徐徐喷出前所吸之烟,或成山水楼阁,花木禽兽,或成人物造型,海市蜃楼,莫可名状。著名的“纪大锅”(即纪昀)在《阅徽草堂笔记》中也多有关于精彩烟技的描述,声称他儿子纪汝信曾亲眼目睹神乎其神的烟技表演。扬州有位卖水烟的后生,曾驾小艇在西湖上表演奇技,只见他每自吸数口不吐,据李斗《扬州画航录》卷十一所载:移时冉冉为线,渐引渐出,色纯白,盘施空际,复耸耸如髻,色转绿,微如远山。风来势变,隐隐如神仙鸡犬状,须眉衣服,皮革羽毛,无不毕现。久之色深黑,作山雨欲来状,忽然风生烟散。对人谓之“匡烟”遂自榜其船曰,“烟艇”。
  也许这些记载不无艺术加工的成份,但观今烟民中,一口气吐出十余个烟圈袅袅直上者大有人在。有的可将燃烧的烟草用舌卷入口中数秒而不熄,而将烟用指弹出数丈开外的人更是时有所闻。当然,比之史书所载的事例来,这显属雕虫小技了,不过也反映出烟草可能具有的某些审美价值。
  最能体现烟草文化浓厚色彩和积极意义的恐怕要算形形色色的烟标了。烟标,俗称烟盒或烟壳,它既是香烟的商品标志,又因其地域、时代和生产者独具匠心的设计而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一张精美的香烟商标在很好地履行它作为商品标志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起到宣传教育,美化心灵的作用。故烟标与邮票、火花、钱币、酒标一起并称为世界五大收藏品。我国曾进行过民意测验,烟标在十类收藏品中名列第三。这些五花八门的烟标经过分门别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有体现鲜明时代特征的烟标,如纪念珍珠港事件的“珍珠港”,纪念卢沟桥事变的“七·七”,纪念抗美援朝的“抗美”。几乎每一个重大事件或节日都有与之相应的烟标。有的烟标一看便知是哪那个年代的产物,如“文革标”,烟标图案90%的色彩是正红,深红或杏红,烟标上多有毛主席语录诗词或题词。有以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名命的烟标、如“井岗山”、“五台山”、“云雾山”、“大青山”、“长江”、“黄河”、“乌江”、“黑龙江”、“黄果树”、“岳阳楼”、“花溪”等等,可以说但凡在一定范围内有点名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名称,都能从多如牛毛的烟标上找到。还有以地名或城市名来命名的烟标,如“湘”、“云”、“贵”、以及“北京”、“上海”等等。有的烟标以十二生肖命名,如“龙子”、“龙女”、“飞马”、“野鸟”等等。有的烟标还带有浓烈的民族文化色彩。每个烟标背后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有的烟标印有名贵字画,奇花异草。有的烟标反映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有的烟标表现文艺体育建筑交通。烟标世界可谓色罗万象,异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用这些名目繁多的烟名大可编出许多有趣的对联诗词,有些烟标连起来甚至还可设计出一条科学的旅游线路,如从“天安门”出发。先参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然后看“中南海”、“紫光阁”,接着到“颐和园”“大观园“,最后上“八达岭”。近年来,系列烟标的出现,加之烟标用料的讲究,图案造型越来越精美,使烟标具有旅游指南,度假导游,参观纪念的功能而成其集知识性、趣味性、指导性、纪念性于一体的收藏品。目前国内的烟标收藏之王,收集的烟标数量约有一万枚。走进烟标的世界如同走进知识的海洋,可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娱乐身心。
  最能体现烟草文化浓厚色彩和积极意义的恐怕要算形形色色的烟标了。烟标,俗称烟盒或烟壳,它既是香烟的商品标志,又因其地域、时代和生产者独具匠心的设计而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一张精美的香烟商标在很好地履行它作为商品标志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起到宣传教育,美化心灵的作用。故烟标与邮票、火花、钱币、酒标一起并称为世界五大收藏品。我国曾进行过民意测验,烟标在十类收藏品中名列第三。这些五花八门的烟标经过分门别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有体现鲜明时代特征的烟标,如纪念珍珠港事件的“珍珠港”,纪念卢沟桥事变的“七·七”,纪念抗美援朝的“抗美”。几乎每一个重大事件或节日都有与之相应的烟标。有的烟标一看便知是哪那个年代的产物,如“文革标”,烟标图案90%的色彩是正红,深红或杏红,烟标上多有毛主席语录诗词或题词。有以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名命的烟标、如“井岗山”、“五台山”、“云雾山”、“大青山”、“长江”、“黄河”、“乌江”、“黑龙江”、“黄果树”、“岳阳楼”、“花溪”等等,可以说但凡在一定范围内有点名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名称,都能从多如牛毛的烟标上找到。还有以地名或城市名来命名的烟标,如“湘”、“云”、“贵”、以及“北京”、“上海”等等。有的烟标以十二生肖命名,如“龙子”、“龙女”、“飞马”、“野鸟”等等。有的烟标还带有浓烈的民族文化色彩。每个烟标背后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有的烟标印有名贵字画,奇花异草。有的烟标反映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有的烟标表现文艺体育建筑交通。烟标世界可谓色罗万象,异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用这些名目繁多的烟名大可编出许多有趣的对联诗词,有些烟标连起来甚至还可设计出一条科学的旅游线路,如从“天安门”出发。先参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然后看“中南海”、“紫光阁”,接着到“颐和园”“大观园“,最后上“八达岭”。近年来,系列烟标的出现,加之烟标用料的讲究,图案造型越来越精美,使烟标具有旅游指南,度假导游,参观纪念的功能而成其集知识性、趣味性、指导性、纪念性于一体的收藏品。目前国内的烟标收藏之王,收集的烟标数量约有一万枚。走进烟标的世界如同走进知识的海洋,可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娱乐身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 香烟价格表(xyjgb.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的稿件,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有版权问题(提供相关证明)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