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门” 的光辉历史故事

[ 知识百科 ] 2010-01-19 来源: 烟悦网 作者: 内阁首辅
    “大前门”香烟始产于1916 年,原是英美烟公司的产品,因中国人民痛恨外国人的侵略,大英帝国的厂商不得不采用颐中(YEE TSOONG)公司这一貌似华商的名字以鱼目混珠,避开了要刺伤中国人心的英美两字。这也说明了当年称霸世界高叫英国国旗无落日的大不列额及北爱尔兰王国的无奈。

  “大前门”香烟的商标图案,正面是北京城的前门箭楼,背面是前门后面的正阳门。前门的 左侧有十多个很小很小的人形,为首者稍大点, 似穿长袍马褂。 正阳门的左侧有四人,中间更依稀有十多个细小人形。产品规格分5O支听装、2O支软包、1O支软包三种。曾在英美公司所属的上海、青岛、天津三个烟厂生产,销路很好。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三个城市先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英美洋人走了,花旗 烟叶也进不了中国海口岸,英美烟公司的所属烟厂、企业等都苟延残喘、奄奄一息,欠税、负 债、欠工资等累累,多次提出申请转让给中国政府,在1952年,转让协议才告结果。转让后三个烟厂继续生产“大前门”,但三地的卷烟配方各 有地区特色,人称“上、青、天”。

  1956年上海烟厂曾用“大前门”试卷用纸 轧半支烟丝半支空圈厚纸的香烟,称纸嘴烟。当时国内还没有采用滤嘴棒的烟,这也是一种尝试,惜难为吸烟者所接受,以后停产。

  据记载,“大前门”香烟1952年年产8814箱(5万支/箱,下同),1953年跃升到6.21万箱,1956年产12.6O万箱。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开始烟叶欠收,l960年产1.24万箱,至1962年狂跌到722箱,是历史上最少的一年。1964年下半年烟叶收成开始好转,1965产量才回到1.30万箱。由于卷烟是特殊消费品,从1958年8月起上海市实行卷烟凭票供应,大前门牌香 烟一直纳入凭票范围,到了199O年3月才退出 凭票供应,历时长达31年之久。

  “大前门”用的是天然草本提炼的香精,有独特的优美香气,吸用者治然自乐,闻及者也感觉香气宜人,但后来因种种原因香料来源不继,只得慢慢渐变,吸用者也慢慢适应了,但仍保持着醇和的香气讨人喜爱。不过老吸客还仍念念不忘昔日的特有香气。

  八十年代中期,有的外省市烟厂产品销路不佳纷纷寻找解困办法,要求上海烟厂给品牌 去加工、监制生产。上海卷烟厂在1982年已拿出“飞马”、“劳动”给芜湖 烟厂加工生产,最后也只是拿出“上海” 牌给芜湖增加其效益,决不肯拿出“大前门”这个拳头品牌。但在烟叶原料的制约下,有关领导部 门一再协调周旋,以河南给上海30万担烟叶换去监制上海“大前门”30万箱。从此前门一开,求援者接踵而来,终于在全国遍及十四个烟厂生产上海卷烟厂监制为名的“大前门”。上海卷烟厂虽然得到了一些效益,终究是帮助兄弟厂渡过了困难时期,在八十年代末监制前门就络续收场,完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任务。这也是在中国大地上最多见到“大前门”的一段历史。“大前门”的年产量,1987年达42.4万箱,占上海卷烟厂当年总产量的近半,这是上海“大前门”的光辉一年。

  上海“大前门”的商标图案,从1916年的初出产品起,基本未有大的改动,前门(箭楼)、正阳门、天空的云彩大体依旧原样。只是删去了人形,在文字上(拼音)作了必要的更动。在问世80年时,上海卷烟厂印制了装在盒内的小卡片,其“大前门”图案中又重印了十多个人形,给人们一种新的怀念。

  上海“大前门”从曾试装纸嘴,到1981年生产滤嘴烟,现在更有美观的全透明硬合烟,在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上海卷烟厂的努力创新下, 无论是内在质量或外观包装,必将精益求精发扬光大。祝愿“大前门”永葆青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 香烟价格表(xyjgb.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的稿件,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有版权问题(提供相关证明)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