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探寻烟草农业现代化的“新质”密码_农业生产吸烟有害健康!

[ 热点资讯 ] 来源: 作者:

烤烟育苗工场。李庆红 摄

雨后瓮安樱花山,尽显勃勃生机。

3000亩烟地铺满一个个小山头,起垄覆膜后的烟地,线条清晰,整齐划一,刚刚移栽的烤烟苗生机盎然、茁壮成长。这片高标准烟地,成为今年瓮安烟区“最靓的仔”。

4月19日,出席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暨烤烟生产现场推进会的代表,参观了瓮安县猴场镇樱花山烤烟高标准种植示范点。

“这一片新烟地,山地立体气候明显,规模连片,土质疏松,烟苗长势非常好。”工作人员介绍,瓮安猴场是最能集中体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机械化“四化协同”发展的烟区。以机械化作业为例,瓮安县抢抓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创建契机,开展洗消装播、整地起垄施肥移栽、采收编烟上炕等一体化作业,减少农事作业次数,优化单穴单粒、浅水育苗、三带调平井窖移栽、四次采烤等农艺措施,山地农机农艺融合水平大大提高,亩均用工降至15个以内,真正实现“轻松种烟、简单种烟、高效种烟”。

黔南最美烟区。

瓮安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黔南聚力打造烟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黔南聚焦烟叶质量向品质转型、品质向品牌转型、满足市场向引领市场转型三大战略目标,以烟叶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锚定“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五强”发展方向,以“四化协同”发展为核心,持续推进烤烟轻简生产、高效生产、标准生产、智能生产,加快打造向新向实向未来的新质生产力,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铿锵步伐。

瓮安乌江标准化育苗工场。

“四化协同”,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四化协同”是黔南烟草破题“烟叶质量向品质转型、品质向品牌转型、满足市场向引领市场转型”“三大转型”的关键抓手。通过数字化治理、智慧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绿色化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激发烟草农业新质生产力活力,稳步推动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黔南以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为主线,开展智慧育苗、移栽数据、烟叶下炕称重等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的数智应用,通过“上云、采数、用数”,实现从“一粒种子”到“一片烟叶”全流程、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化精准管理,为烟叶生产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科学的决策管理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推动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

瓮安乌江烤烟产业综合体蠋蝽扩繁基地。李庆红 摄

立足烟地、苗棚、烤房、站点和烟农家中五个智慧场景建设,重点布局智能补光、土壤肥力监测与智能施肥、二维码溯源、植保无人机、遥控自走履带式旋耕机等智慧生产装备,贯通烟叶全生命周期数据,精准把控生产环节,推动经营决策、服务烟农、技术指导实现智慧化。

聚焦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全面构建起烟叶绿色发展体系,大力推广农家肥堆制、发酵油枯施用等传统生态技术和蚜茧蜂、蠋蝽、性诱剂等现代绿色生态技术,通过清洁生产、清洁烘烤“两清”,农药减害、化肥减量、排放减碳“三减”和控制农残检出超限率“一控”,实现烤烟产业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探索出一条烟叶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的产业绿色化发展新路。

坚持系统观念、轻简生产、机械化生产思维,以作业流程优化、作业工序重组、设备研发改型为重点,着力改变传统分离式作业模式,突出机型融合和接续作业两个重点,在农机上做加法,在农艺上做减法,积极探索农机接续式作业和融合式操作,有效减少作业次数、降低劳动强度,推动烟叶生产全面全程机械化作业,育苗、移栽、采烤环节“三个一体化”作业在黔南得到生动实践。

通过“四化协同”,黔南烟草正在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抢进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瓮安樱花山烟叶长势喜人。

精准管控,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黔南围绕坚守红线“一把手工程”和品种管控“一号工程”,创新开展“两册两牌一码”“精准供苗”“烟农回访”“AB岗成熟采摘”“五定五共”定制模式等工作,从育苗阶段开始,精准管控每个环节,在对量实行有效监管的同时,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

坚持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围绕全程信息化管理,对精准供苗、点蔸核实、下炕称重、精准调度、烟农回访等5个环节数据实行精准管控,为烟叶生产收购提供决策依据,筑牢产业发展根基;以工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品种纯化,大力实施 “一号工程”,通过明导向、控源头、重环节、建机制,全面加强育苗物资管控、育苗播种管理和烟叶移栽管控,依法依规做好劣杂品种、自留种整治工作,坚决杜绝品种不纯问题。

在生产收购过程中,全面实施“两牌两册一码”,环环相扣销号管理,持续深化绿色生产降损,病虫害损失率连续三年控制在5%以内。全面推动采烤提质,专业化烘烤比例达94.16%,平均采烤损失率6.83%;以烟农服务为核心,立项烟农分类服务管理,烟农回访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州上等烟比例合理回归至75.45%,同比下降2.63个百分点,烟农户数和售烟收入实现连续三年正增长,年均增幅分别达14.25%和5.1%。全国农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全省工商交接等级质量合格率排全省第二。

今年,黔南坚持把烟叶总量精准管控作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做优做精技术方案,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理性回归等级结构,合同面积亩栽株数从2023年的1230株合理回归至1190株。围绕“一企一策”,全面开展市场走访,以生产和市场的稳定,切实推动总量精准管控在正负1%以内,夯实烟叶“三个转型”生产基础。

将车间工序化作业引入烟叶采烤环节,创新构建的“1214”轻简烘烤模式,实现了烟叶采烤环节的组织化管理;围绕质量管控,创新构建的烟叶“151”精准收购模式,对烟叶质量实施全程节点控制和全环节质量追溯,烟叶收购效率全面提升,并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围绕烟叶生产经营一体化平台,实现种管收调全流程信息化覆盖,全面提升烤烟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有序推进黔南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

烟叶标准化种植。李庆红 摄

个性定制,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实践证明,过度追求高结构烟叶的发展方式已不符合生产发展实际,依赖高投入扩面积来保数量提结构的做法,既违背了烟叶生产自然规律,也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重新定位农商、工商关系,重视烤烟质量品质,注重烟叶风格特色,从需求侧发力,针对工业企业的个性化、特色化需求进行“私人定制”。

来自市场的层层压力,倒逼黔南烟叶品质必须提升,风格必须独特,服务必须优化。

烟叶收购精准有序高效。李庆红 摄

2019年以来,黔南烟草先后与贵州、湖南、福建、河北等工业企业共同开展高可用性上部烟叶、高端高价核心原料定制化开发,探索构建起方案共商、环节共管、质量共评、基地共建、发展共享的“五共”合作模式,以及定品牌、定区域、定目标、定技术、定调拨的“五定”生产方式,黔南烟叶的可用性和配方贡献度逐年稳步提升,定制生产规模从0.8万亩增加到今年的5万亩,有效稳定和拓展了黔南烟叶产业的基本盘。

“五共五定”是黔南烟叶定制化生产的核心要义,也是黔南突破制约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的“铩手锏”。

通过方案共商,形成定制化生产的“设计图”;通过环节共管,形成定制化生产的“作业书”;通过质量共评,形成定制化生产的“验收单”;通过基地共建,形成定制化生产的“样板间”;通过发展共享,形成定制化生产的“成果园”。

与贵州中烟合作开发的贵定云雾定制化生态烟叶基地。李庆红 摄

通过品牌定位,明确原料供给的质量定位,让定制化开发模式更有推广价值;通过区域定点,形成“个性化”定制布局,打造了以惠水为核心的贵州中烟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区、以贵定为核心的贵州中烟生态烟叶生产区、以瓮安珠藏为核心的湖南中烟核心原料BFO/BFF开发区、以瓮安建中为核心的福建中烟高可用上部烟叶开发区等工业定制化的生产区域。同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贵烟高端原料定制化生态烟叶”实现跨区域联合开发;通过目标定性,形成个性化需求质量指标集合,着力打造高甜感高可用性上部烟叶、高质感生态烟叶和优质适熟上部烟叶;通过技术定型,实施全生育期营养调控,大大提升技术到位率,风格特色得到充分彰显。分别与湖南中烟、福建中烟、贵州中烟建立“4+N”“三早一优”“1+4+2”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烟叶生产技术体系;通过调拨定向,调拨流程更优化,实现单采、单烤、单收、单存、单调和全收全调全用。

目前,河北中烟与福泉、都匀,湖南中烟、上海烟草集团、福建中烟与瓮安,贵州中烟与“惠贵龙平”单元区,长顺与广东中烟、瓮安与云南中烟均已建立稳固的烟叶合作关系,实现了各基地单元与工业企业的“配对”,在实现“烟叶全域定制化生产”的路上,黔南正行稳致远。

瓮安县猴场镇樱花山烤烟高标准种植示范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 香烟价格表(xyjgb.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的稿件,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有版权问题(提供相关证明)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