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烟叶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工作这样干:迭代进阶 相融互促_农业生产吸烟有害健康!

[ 热点资讯 ] 来源: 作者:

微信图片_20240626103000.jpg

以机艺融合创新推动烟叶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

机械化是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升烟叶产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发展烟叶新质生产力、推动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4月28日,国家局印发2024年烟叶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推广完善“双减”宜机化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加快构建质效并重机械化生产系统,推动烟叶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在烟叶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新发布的《方案》有何亮点,哪些细节值得仔细研读?明确了哪些重点任务,安排了哪些具体工作措施?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解读一:一脉相承 迭代进阶

加快机艺融合,推进烟叶生产向全程全面机械化升级,行业一直在努力。

以2021年《构建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起点,行业开启了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大区推进,以农机农艺融合为切入,全要素构建“机艺田服”融合发展的机械化生产系统,加快推进烟叶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的新征途。

此后,广袤烟田里,一年一个着力点,全力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的生产实践和技术探索不断涌现。

2022年,“四次采收”重点要求提出,烟叶全程宜机化生产技术最适路径逐步明晰——

借鉴美国、日本等烟叶机械化生产经验,结合中式卷烟原料特征需求和我国烟叶生产技术特点,烟叶战线聚焦采收环节农艺技术与农机的互适匹配这个关键点,提出了以实现四次轻简采收为目标,全环节农艺宜机化调整、工序流程重塑的思路。

边探索、边验证,有收获、勤改进,各作业区以工程化方式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紧抓“四次采收”这个农艺宜机化关键要求,倒逼其他环节农艺适应调整,促进农艺标准在宜机化改进中集成、重构、统一。示范县农机“赛马”、烟田改造、作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不断探索,烟叶生产走上了机械作业、质效并重的转型升级之路。

2023年,“双减”在实践探索中形成,“机艺田服”机械化生产系统不断完善——

示范先行,典型探路。工商研紧密协同,紧紧围绕农艺宜机化生产技术,实施农业、工业、农机对接“三个验证”,丰富完善“四次采收”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将验证结果与机械化主题调研等成果结合,研究提出减少作业次数、减少采收次数的“双减”技术方向,明确了农机做加法、农艺做减法、生产系统做乘法、质效问题做除法的“加减乘除”推进路径。4个作业区坚持“机艺田服”协同发力,以示范县为重点,持续完善机械化生产系统,机械化生产思维逐步树立。

在农机农艺“双向奔赴”“机艺田服”互融互促下,2023年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提升到 61.2%,相比2021年提升9.5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农业机械化目标任务。

以“融”为势,向深而行。2024年最新发布的《方案》,对此前技术探索成果进行转化集成,将“双减”要求转化为技术标准进行试推广,更全面细致地对机械化生产系统构建进行指导,在《三年行动方案》收官之年,提交了一份烟叶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初步答卷。

解读二:“耕”新亮点 突出重点

方向明思路清,目标明步履坚。

相较往年,今年新发布的《方案》明确哪些重点任务,安排了哪些具体工作措施,有何亮点值得关注?

工商携手聚力、技术体系共构、生产过程共管,是今年 《方案》 的一大亮点。

高可用性上部叶生产的田间成熟度、调制后熟程度调控,以及上部叶4至6片一次性采烤等技术要求,与宜机化生产关键技术十分契合。工商协同加大技术集成共构、生产过程共管,一体推进4次采收与高可用性上部叶生产,逐步集成近年重点生产技术发展成果,将有力地推进整体生产技术体系重塑升级。

“一体化作业”也是今年 《方案》中的高频词。

《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一体化作业作为减少作业次数、实现“双减”要求的主要方式,把农机装备作为推动实现一体化作业的载体,促进独立、分散、细碎的传统人力劳动向机械作业集中,以农机复式作业、联合作业提升生产效率效益。

近年来,行业深入践行“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理念,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贡献烟草力量。《方案》 提出探索粮烟一体机械化作业的新要求,就是要站在烟田综合生产效益效率提升的更广视角,统筹粮烟农机配置,推动通用环节农机共享共用,促进粮烟机械化作业服务协同,整体提升粮烟机械化水平,提高烟田生产综合效益。 

远行千里路,广收万顷田。积极推进农机跨区作业,是 《方案》 的又一亮点。 

正值“三夏”农忙时节,成千上万的专业机手带机、带技驰骋大江南北,开展跨区作业,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国的丰收之网,为保障全国农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回到烟叶生产领域,烟草农机专用性相对强、价格较昂贵、使用周期短,强化农机作业服务能力,推动农机跨区作业,可利用区域烟叶生产季节差异大幅提高农机利用率,是解决专用农机使用效益不足的关键,也是满足烟农全程机械化作业需求,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化烟叶生产对接的有效手段。

不仅如此,跨区作业的前提是农艺宜机、区域间相对统一,推动跨区作业也有助于促进农艺的宜机统一,二者相互促进。此种环环相扣的巧妙设计在今年的《方案》中还有不少,“机艺田服”4个系统要素在发展中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依托关系。

解读三:从生产中来 到生产中去

烟田广阔,农机驰骋,从生产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最终要指导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兼顾改造成本与效果”“适度开展陡改平”……这是《方案》中改善烟田宜机作业条件的一条细则。此前,为了满足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不少产区“改田适机”的过程中,有烟田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坡变缓的生产实践。

但如何选择地块、改造到什么程度、需要注意什么?这些来自生产中的思考,要总结出经验,通过完善定型,应用到更广阔的生产实践中去。

为此,《方案》 提出要“水旱分类”“适度投入、合理改造”“兼顾改造成本与效果”,对于旱地烟田“适度开展陡改平,重点在15度以下坝区或缓坡地块开展宜机化改造”,其背后的逻辑是农机作业需求的恰到适可;对于水稻烟田“充分考虑烟田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合理确定单块烟田面积”,其考虑是稻烟水旱轮作的需求。

像这样接地气、重质效的指导在《方案》中可谓俯拾即是。

如加强示范县分类指导这一项,围绕“机艺田服+智能化”对示范县发展状态进行“号脉”“开方”,同时探索构建覆盖“三大场景、六个环节”的烟叶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评价体系。

如对接农机研发重大专项,《方案》中不但明确各环节和区域的农机技术要点,分类指导农机技术装备体系建设,更强调了“重视烟农体验,积极反馈测试结果,促进农机改进优化”。

《方案》中还有很多体现工作细节的表述,字斟句酌地完善补充,是对全程全面推进烟叶生产机械化的精细化总结,更是为了在生产实践中实现呼应支撑、一体贯通。

如育苗环节,提出更加注重机械装播设备便携性,“便携”二字是对降低设备闲置的考量,是后期流动育苗作业,服务多个育苗工场的基础;

如耕整地环节,强调重视起垄作业质量,起垄在机械化作业中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其作业质量关系到后续的移栽、覆膜直至采收机械化作业;

再如烘烤环节,明确在烤房集中区域配置成熟、经济的装烟设备,提高装备使用率,同时还考虑到烤房扩容、烤能提升,也是为了对接“四次采收”的需求……

一年一方案、一年一台阶,迭代进阶、不断夯实的年度《方案》,为全程全面推进烟叶生产机械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细化了行进的路径。望远山而力行,期待在 《方案》指引下,机艺融合创新能更加顺畅、更有质效,推动烟叶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 香烟价格表(xyjgb.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的稿件,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有版权问题(提供相关证明)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